中國園林古建筑剛柔美鑒賞
作者: 來源:本站原創
日期:2019/5/21 10:57:53
點擊:1994
屬于:行業新聞
建筑是利用自然界的材料,經過設計、施工修建而成的供人類生產、生活使用的一定形體的地物。它集中反映了某一歷史時代的科技文化水平。做為旅游建筑,除具有實用性外,重要的是它的觀賞價值。
我國古建筑歷史悠久,在目前保存的文物古跡中,古建筑占有很大比重。自從北京猿人加工利用天然山洞開始,我國建筑迄今已有50萬年的歷史。1萬年前,我國古代人民已表現出超凡的建筑能力,能夠構筑出具有基礎、墻壁、屋頂的地面房屋。到奴隸社會,建筑發展日趨完善。奴隸主驅使奴隸為他們建造了豪華的宮殿、壇廟、陵墓及其它各種土木建筑。隨著社會的發展,生產、生活、科技文化、休息娛樂和防御等需要的日益增長,帝王將相、富賈豪紳、士大夫階層以建筑豪奢相夸耀,促進了建筑技術不斷提高,建筑類型日益豐富。
在現存古建筑中,有宮殿、壇廟、陵寢、城墻、堡壘、園林、佛寺、道觀、清真寺、民居、衙署、橋梁、堤壩、亭臺樓閣、門闕、坊表等等。它們不僅反映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、燦爛的文化和發達的科學技術,而且為今天的新建筑、新藝術創造提供了重要的借鑒。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旅游觀光的重要場所。
沁人心脾的如水柔美--詩畫鳳凰
相傳天方國(古印度)神鳥"菲尼克司"滿五百歲后,集香木自焚。復從死灰中復生,鮮美異常,不再死。此鳥即中國百鳥之王鳳凰也。
鳳凰西南,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,古城因此而得名。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邊,縣治總面積1700多平方公里,人口41萬,是一個以苗族、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縣。
沈從文先生《邊城》一書中,有這樣一段描述鳳凰:"若從一百年前某種較舊一點的地圖上尋找,當可有黔北、川東、湘西一處極偏僻的角隅上,發現一個名為"鎮竿"的小點,那里同別的小點一樣,事實上應當有一個城市,在那城市里,安頓下三五千人口??"這就是蒙有一層神秘面紗的古城鳳凰。
地因人傳,人杰而地靈。文學巨匠沈從文一曲《邊城》,將他魂夢牽涉系的故土描繪得如詩如畫,如夢如歌,蕩氣回腸,也將這座靜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。因為沈從文是鳳凰人,所以很多人都以為邊城就是湖南鳳凰,其實不然??础哆叧恰返牡谝痪洌??由四川過湖南去,靠東有一條官路,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,到了一個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時便有一溪",很明顯,沈從文所寫的"邊城"名叫茶峒。翻看湘西的地圖就會發現,整個鳳凰縣境內并沒有"茶峒"這個地方。
鳳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〔1704年〕,歷經300多年的風雨滄桑,古貌猶存?,F東門和北門古城樓尚在。城內青石板街道,江邊木結構吊腳樓,以及朝陽宮、古城博物館、楊家祠堂、沈從文故居、熊希齡故居、天王廟、大成殿、萬壽宮等建筑,無不具古城特色。
鳳凰古城以回龍閣古街為中軸,連接無數小巷,溝通全城?;佚堥w古街是一條縱向隨勢成線、橫向交錯鋪砌的青石板路,自古以來便是熱鬧的集市,如今更加生機勃勃。鳳凰古城的標志性建筑之一虹橋,原名臥虹橋,歷史悠久。鳳凰古城北門城樓本名"碧輝門",采用紅砂條石筑砌,既有軍事防御作用,又有城市防洪功能,是古城一道堅固的屏障。
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,老城依山傍水,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,紅色砂巖砌成的城墻佇立在岸邊,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,城樓還是清朝年間的,銹跡斑斑的鐵門,還看得出當年威武的模樣。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,以石為墩,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,這里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。
震撼心魄的如山大美--巨龍長城
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筑工程,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,秦朝統一中國之后聯成萬里長城。漢、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筑。其工程之浩繁,氣勢之雄偉,堪稱世界奇跡。歲月流逝,物是人非,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,不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,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。
長城位于中國北部,東起山海關,西到嘉峪關,全長約6,700公里,通稱萬里長城。
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,根據歷史記載,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筑"方城"開始,至明代(1368-1644年)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,其中秦、漢、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。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筑的長城加起來,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;?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、5米高的大墻,這道墻可以環繞地球一周有余。
長城的主體工程是綿延萬里的高大城墻,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,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,塑造出奔騰飛躍、氣勢磅礴的巨龍,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。在萬里城墻上,分布著百座雄關、隘口,成千上萬座敵臺、烽火臺,打破了城墻的單調感,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,充滿巨大的藝術魅力。
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,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御工程,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,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。
中國古建歷史悠久,底蘊深厚,經千百年風霜雨雪而屹立不倒。她們不但在久遠的昨天發揮著不可估量的偉大影響,時至今日,她們依然擁有無可替代的重大作用。
首先現保存下來的歷史文化名城都是不同歷史時期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,是不少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,在地面和地下保存著大量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古跡及革命文物,也成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。這些城市的歷史文化價值主要是:有歷代遺留下來的名勝古跡,有反映民族關系史的歷史文物,有宗教圣地和革命紀念地。
其次古城遺址和古城堡是古代建筑的重要部分,是當時社會政治軍事斗爭的需要和當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體現。許多古城今日雖已殘垣斷壁,但它仍能勾起游人對歷史的聯想,同時也有一定的科學考察價值。
作為中國園林古建筑--這份歷史瑰寶的繼承者,我們有著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,那就是充分做好古建筑的保護工作,讓這些記載著古老時光的寶貴財富完美的傳承下去。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項偉大工作的參與者,請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。